相关资讯

40万敌人被围淮海战场,别人要南逃蚌埠,这6万人为何要去武汉-今日头条
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1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图片

1948年12月6日,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虽然还有近70万部队,但大半已陷入重围,成为死棋。其中,黄维第12兵团被刘伯承、邓小平围在双堆集为中心的十几个小村庄里,徐州“剿总”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杜聿明率领的3个兵团则被堵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一带,周围聚集了华东野战军40余万精锐,不分昼夜发动猛攻,损失与日俱增。

图片

徐州战场败局已定

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心急如焚,一方面急令包围圈外的李延年第6兵团、刘汝明第8兵团北上救援,另一方面命令黄维、杜聿明等人设伏突围,向淮河南岸的蚌埠靠拢。不过,李延年、刘汝明两兵团要么是临时拼凑而成,要么是西北军杂牌,又担心解放军“围点打援”,将自己作为下一个歼敌目标,因此行动十分迟缓,每天最多前进二三里,稍有风吹草动就往回缩,因此根本指望不上。

图片

黄维兵团覆灭双堆集

黄维和杜聿明两大集团要想突围。黄维兵团被围之前,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,因此主动向李延年兵团靠拢,被围时距李延年所在的固镇已不足40公里,因此即使被围后也屡次组织向南突围,希望靠拢李延年,进而撤至淮河南岸的蚌埠,依托淮河防线继续作战。但中原野战军各纵队拼死阻击,加上黄维兵团第85军110师在突围的关键时刻突然倒戈起义,致使黄维兵团贻误战机、损失惨重。到12月6日,全兵团机动兵力已损失殆尽,再也无力突围,反倒是中原野战军开始了全面总攻,10天后,黄维兵团全军覆灭。

图片

陈官庄30万敌军计划突围

杜聿明集团实力更强一些,下辖邱清泉第2兵团、李弥第13兵团和孙元良第16兵团,6日,杜聿明召集各兵团司令开会,部署向南面的蚌埠突围,也准备撤往淮河防线。但当晚又取消了突围行动,因为邱清泉、李弥回去开会商议后,都认为时间仓促,准备不及,建议暂缓行动。只有孙元良一心想要突围,由于担心杜聿明改变计划,他干脆切断了一切对外联系,也不再接受杜聿明指挥部的任何指令。

图片

川军兵团一心逃回老家

与杜聿明向南撤往蚌埠的计划不一样,孙元良给部下下达的指令是:我们兵团向西,集结地点,第一步到商丘的朱集,第二步到信阳,最后到武汉。原来孙元良兵团是一支川军部队,下辖2个军都是抗战时期川军第22集团军邓锡侯部改编,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四川人。他们对南撤蚌埠,进而撤往江南的计划并不热心,反而一心想回到四川老家,因此,他们擅自改变突围方向,计划经豫东商丘一带,撤往豫南的信阳,然后沿平汉铁路南撤武汉。如果有机会,就可以溯长江而上,返回四川。

图片

不过,孙元良兵团的如意算盘打得虽好,终究是一厢情愿,他们在突围当晚就遭到华东野战军8纵的伏击,2个军近6万人被击溃,大部被俘,少数残兵退回后立即被邱清泉兵团吞并收编,仅有孙元良本人侥幸逃脱,最后跑回了四川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